第一百七十三章 如天光乍破-《出鞘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红韶同样想要在洪州城休息一日再启程,旅途中风尘仆仆,她与师兄都是吃些早先准备好的干粮,谈不上如何有滋味,堪堪饱腹而已。

    有趣的人,少女发现自己越来越像个人了。

    人总在有得选的时候,不断挑剔,好似生来便干不了什么重活;却又在没得选的时候,仿佛什么苦都能吃得进去。

    当然,有得选,永远要比没得选要好。

    比如此刻,师兄就在安置好两匹汗血宝马,又交付马舍一笔不菲的照顾费用以后,带着她来到洪州城最繁华热闹的街道。

    与天底下任何一座城池都相同的一点,是洪州城的繁华长街,同样有人忙忙碌碌,熙熙攘攘。

    可这里和金淮城依旧有所不同。

    洪州城虽然也属于郑国辖境,当地官府对于地方的管理条例却较为严谨。

    譬如城中的小摊小贩,数目有限,且只能聚集在少年少女脚下这条琳琅长街,而且可以摆摊,却不可以大声喧哗,故而这里的街边小摊,招牌都显得十分显目亮眼,其中不乏一些为了博人眼球,便将招牌弄得花里胡哨的摊贩。

    譬如城中可牵马缓缓行走,却不能策马疾驰,即便是朝廷官员和大户人家,若要乘坐马车,也需礼让行人,速度不能过快。

    再比如说,洪州城大街之中不可私自械斗,若被发现,无论孰对孰错,一律以同罪并处。

    所以街道上虽然同样不乏佩戴刀剑的江湖中人,却也不至于像位于郑国边陲的金淮城一般,民风彪悍。洪州城的江湖中人,可要比金淮城那些三教九流们,慈眉善目多了。

    种种条例,让一座洪州城变得井然有序,民风淳朴,治安也相当不错。

    而李子衿最大的体会,便是这里的行人即便看见身边的小师妹,也不会如金淮城中的江湖人一样,目不转睛,视线肆无忌惮地游离在她身上。

    少年不禁感慨,法之于民实在非同小可。

    分明同时郑国境内的城池,洪州城也分明距离金淮城才不到两百里路。

    然而置身两座城中的区别,就好似让少年置身于两国之中。

    从一座无法之地,一脚迈入有法之地。

    细看之下,总归是有些“地方”,出了问题。

    这里面的学问,如今的少年尚且不能见微知著,只能是怀揣着疑惑,等待岁月的解答。

    且行且看,且思且学。

    偶然之间,他望见一座酒楼,招牌悬挂那无比醒目的“火锅”二字。

    李子衿脚步略微停顿,笑问身旁小师妹,“想吃火锅吗?”

    其实在金淮城,哪怕是深冬之时,少年少女依旧没有吃过几顿火锅,一来是李子衿前面的时光,大多“浪费”在处理缉拿衙和乔宏邈一事上了。二来则是少女似乎对于去往金淮书铺听儒衫老先生讲故事,比出门吃火锅更感兴趣。

    两人偶尔上街,也因红韶更愿意去宋大娘的面摊,陪那位妇人说说话,再看望同样天真童趣的二狗一番,而屡屡错过金淮城为数不多拥有火锅酒楼的街道。

    白衣少女看了右侧的酒楼一眼,又转而瞥了眼左边,似乎拿不定主意。

    李子衿顺着小师妹的目光向左看去,“韶华酒馆”。

    想必是这酒馆的名字,跟小师妹的名字有相近之意,所以她才有些想要进去瞧瞧。

    李子衿痛快笑道:“我忽然觉得,左边这家也不错,要不咱们今日吃这家?”

    红韶小鸡啄米一般点头。

    两人一前一后走进韶华酒馆,立刻有一位跑堂前来招呼。

    “二位客官,里面请。请问二位,是打尖儿还是住店啊?”跑堂肩抗抹布,笑容灿烂道。

    “先吃点东西吧,你们这有菜谱吗?”李子衿与红韶同样喜欢坐在二楼,在靠窗位置坐下。

    “有的有的,您二位稍等啊。”

    那跑堂的手脚麻利,只一眨眼的功夫便跑了个来回,给李子衿呈上韶华酒馆菜谱,而且心思细腻地拿来了两份,也没让坐在那青衫少年对边的白衣少女闲着。

    将两份菜谱分别递给二人之后,那位跑堂便安安静静侯在一旁,也不急于催促两人,而是做出洗耳恭听的姿态,等待着两位客人的点菜。

    李子衿甚是满意,只是随意翻阅了一番菜谱,如今冬末春初,季节交替之时,无论是春笋还是冬笋滋味都不算上乘,所以李子衿便将点菜大权交给小师妹。

    那跑堂的见少年一直往下看,却始终没有开口点菜,便善解人意地提醒道:“这位公子想必外来人吧?”

    李子衿抬起头,饶有兴致地看着他:“哦?”

    若说少年初来乍到的时候,确实不精通郑国雅言,讲话容易给人听出来。可是在金淮城住了三个月时光,天天与那柴老爷、书铺老先生打交道,李子衿如今说话便的的确确与郑国人士没有分别了,按理说不该这么容易被看出是个外来人的。

    跑堂的伙计解释道:“公子有所不知,咱们这韶华酒馆啊哪怕是菜谱之上没有的菜肴酒酿,只要您有什么想吃的想喝的,只需要吩咐一声,咱们自然有法子给您端上桌来。”

    “还有这种说法?”李子衿眼睛一亮,有些期待。

    “对,所以说,如果咱们这菜谱上没有您喜欢的菜肴酒酿,您不妨说说看,想吃什么,想喝什么,天上飞的也好,水里游的也罢,只要不是那皇宫后院里才能见得着的食材,咱们都可以帮您想想办法。而且价格绝对公道,绝不占您半点便宜。”说起这个,跑堂伙计神采奕奕,仿佛已经从骨子里与这间韶华酒馆一荣俱荣,一损俱损。

    虽然不觉得这间酒馆真能拿出他想要的那样酒酿,可李子衿依旧是尝试性地问道:“那你们这里,能不能替我找来‘剑南烧春’?”

    那跑堂伙计一听,先是眉头微皱,思索了一番,似乎像是在哪里听过剑南烧春的名字,可是又不敢确定,故而没有立刻给予李子衿答复,最后歉意道:“这位公子,那我先替您二位把其他菜端上来,再帮您打听打听剑南······剑南什么来着?”

    李子衿笑道:“是剑南烧春,没有也没关系。”

    因为就在两人交谈的功夫,桌对面的少女已经在菜谱上划拉了一大堆菜肴。

    不过后来,红韶又在菜谱之上删删减减,到最后只剩下了四五道菜,相较于李子衿第一次带她出来吃饭,少女已经极其克制了。

    因为在金淮城里的时光,红韶逐渐懂得,挣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,尤其是看见宋大娘每日起早贪黑,深冬严寒之中,双手都冻起茧子了,依旧日日无休,坚持出摊。

    看见杨二狗那么年轻的男孩,就已经风吹日晒,皮肤黝黑,双手长茧,帮着母亲忙活面摊的繁杂琐事。

    看见金淮城里忙忙碌碌,一年到头也没休息几天的小摊小贩们。

    又看见平日里来飞雪客栈的那些三教九流,江湖游客们,他们的三餐,也是平平淡淡,普普通通。哪能如自己这般,顿顿大鱼大肉,点上十几二十道菜,胡吃海喝一通?

    所以从那以后,红韶便打定主意,以后不仅要学会一门做饭的手艺,而且哪怕出门在外,与师兄一起吃酒楼时,也务必要勤俭节约。这件事无关乎于师兄有钱没有钱,只是少女觉得不应该像从前一样,而已。

    反而李子衿看见小师妹只点了这么几个菜,还有些不适应地问道:“就这?”

    这也不像师妹的食量啊。

    那位跑堂伙计告辞一声,取回二人身前的菜谱,下楼去了。

    没过多久,约莫一刻钟的功夫,跑堂伙计便端着红韶点好的几道菜,给拿上了桌。

    李子衿的视线快速掠过那几道菜,果然没见到剑南烧春,眼神中闪过一抹失望,不过很快就从少年清澈的眼眸里溜走。

    他没有为难那位先前“夸下海口”的跑堂伙计。

    众生皆苦,人人不易。

    少年只是一笑而过,向伙计道了声谢,随后便递给小师妹筷子,自己也夹起一双,开始吃菜。

    而那位跑堂伙计也递给这位客人一个歉意的眼神,悻悻然退下去了。

    无酒过三巡,菜却已过五味。

    两人用完午饭后,结账走出韶华酒馆。

    “师兄,这家酒楼味道不错。”少女难得主动夸奖一座酒楼的菜肴。

    李子衿点头,口味的确无可挑剔。

    就在两人即将离开之时,身后的韶华酒馆之中,传来一位女子的声音。

    “两位客人,烦请留步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