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李忲贞咳嗽一声。 老宦臣立即不再废话,收敛笑意,面容肃穆,不去看那粉衣候常思思,转而去看那个能为这场会谈真正画上圆满句号的燕王秦云,说道:“燕王,咱们大煊与燕国交好三十二年了,双方从未如此大动干戈,其实说开了,无非是小小误会,根本没有必要兵刃相见吧?关于云霞山一事,我们决定不再追究,就此作罢,借用惊雷剑的神仙钱,我们也悉数奉还,算是一点小小的补偿,至于剑嘛,侯爷喜欢,大可以留着,我大煊已经替燕国向风雷城买下惊雷剑,不过老身还是想夸侯爷一句,字真不错。” 那位梁姓儒家圣人微微点头,抚须而笑,这就对了,这才像是谈正事的样子嘛,双方都少耍一点心机,开门见山,坦诚相见,说些你情我愿的肺腑之言,而不是那些意气之争的唇枪舌剑,早早地解决了问题,早早地收工回家睡大觉,和气生财,多好。 其实不怪这位儒家圣人,他虽然脾气不好,学问确实推崇“中庸之道”,行的也是不偏不倚、折中调和的路子。 所以才会让他来当做大煊王朝与燕国两国会谈的中间人,虽然说是主持会谈,其实也就是大煊和燕国卖儒家一份面子,天下虽大,却仍有这样几家,哪怕是君王遇上也得给人家几分薄面。 三教九流。 儒释道三教。 儒家者流、阴阳家者流、道家者流、法家者流、农家者流、名家者流、墨家者流、纵横家者流、杂家者流。 除此之外,千年之前的剑修一脉,其实也算是地位尊崇,甚至可以和儒释道三教平起平坐,只是后来逐渐落寞。 说到底,还是人心散了,扶摇天下剑修,杀力极大,同境之中剑修最强,但也正因如此,每个步入九境的剑修,都想要开宗立派。 这种开宗立派,却不同于儒家分散到各个世俗王朝中的“开枝散叶”。 剑修的开宗立派,其一开始,归根究底,或为名为利,或不愿受到拘束,更有甚者,就是单纯地觉得成为了一宗之主,才算得上扬名立万。 剑修一脉的分支,其实最重要的原因,是内部出现了分歧。 常思思回过神来,开始去琢磨那魏老太监言语里的蛛丝马迹,试图从对方的说辞中,找到一条脉络。 事实绝对不是对方一句“咱们大煊与燕国,三十二年来一直交好,无须为了小小误会大动干戈”这么简单。 而且,如果大煊真的无意与我燕国为敌,那么绝不会出兵来接下太平郡一战,也就是说,大煊王朝一开始是想要接下这场战争的,只是出于某些忽然发生的变动,才不得不降低姿态,与我燕国讲和? 哪里出了问题? 就单纯因为一柄惊雷剑? 绝无可能,即便是裴元良八境巅峰,手持惊雷剑,但说到底只能在太平郡这样的小地方一展拳脚,而大煊王朝甚至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动用山上势力,而是以纯粹的山下兵马来迎战我燕国,不谈出手的那些山上修士,就连个来太平郡主战场露露面的修士都没有。 粉衣候心思敏锐,不急于给出答复,燕王秦云索性直接开始闭目养神,外人都以为他是燕国做主的那个人,殊不知其实今天这场会谈,真正能够为会谈拍板的那个人,是粉衣候常思思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