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说到底,就是学得还不够快!” 李颜洗了一把脸,走出办公室门,听着屋外蝉鸣。 “聒噪……闷热。” 嘴上说着,他又走回了办公室,空调开低了两度。 鬓角竟然已经沁出汗来了…… 李颜觉得心中有些许焦躁,调整了一下呼吸,又去洗了一把脸。 然后坐在躺椅上,闭上眼睛。 本质问题还是“时间不够”。 系统肯定保留着一条量变引起质变的路子,也就是最基础通道。 只要你能一直往上爬,哪怕是每天只爬一厘米,再高的山也不是问题。 前提是无限的时间。 “或许提升一下‘速度’这个技能?” 技能哪里是想提就能提的,况且二级技能“速度”其实更像一个被动技能,是在李颜的硬件条件——精神与肉体达到某种境界之后,顺应提升的。 而不是速度莫名其妙加分,反过来作用于李颜的基础条件提升。 如何提升学习速度呢? 又该如何点亮新的一级技能呢? 想不通前路,就该回顾。 李颜开始回忆自己之前学习新技能的状态,并且拿最近学习“机械”的提升与之前其他技能的提升作对比。 就拿学高尔夫直接震撼韦易力的例子来说,评价起来也就一个字“快”。 得益于全能加点系统神奇的辐射机制,李颜在其他能力达到一定水平后,从零开始的技能会以惊人的速度提升。 这很好理解,就算放其他人身上也一样。 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摆在那,学其他项目自然比普通人要快。 加上李颜还有一个“神经募集”的技能,思维速度本身也非常快,学新技能的速度就更夸张了。 那么,这能不能形成一种机制呢? 把系统本来就有的各技能之间互相影响的机制抽离出来,充分发挥李颜“全能”的属性,灵活调用他所学的各种知识,全方位尝试突破。 这事儿李颜并不是没干过,或者说自从觉醒“神经募集”以及一级技能“认知突破”之后,他的技能提升就是采用这种方式。 只是每次都要自己想尽办法去研究去开路,完成之后对于其他技能来说并没有太大参考价值。 属于定制专用路线。 他不可能每次都这么搞,就像坐在窗口接待群众,每个过来办事的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诉求,如果一个个就事论事制定特殊路线,工作量其实远比让所有人按某个既定流程办理来得大。 因为每一次单体分析都需要调用所有资料,然后筛选有用的部分,这就等于不断在重复调用过程。 浪费了。 李颜脑子里突然冒出来一个词“流水线”。 他闭着眼想得入神,嘴都不自觉扬起了。 他现在就是要制定属于自己技能提升的流水线,提高学习效率。 不够! 他对着虚空挥出一圈,这种思考的层次还是不够高。 就算把效率提的很高,也无非是提高了脚力,爬山的速度更快步幅更大而已。 但他想要的是坐火箭上天去! “如果能直接建立一个思考机制,专门作用于所有技能互相纠缠的那部分,‘流水线’则用于延展出去的分支……” 李颜突然喊出声来,“那不就是流水线的流水线?” 这一瞬间,李颜大脑似乎捕捉到了什么东西,但非常模糊,不可捉摸。 不要急! 他马上调整呼吸,强迫自己理清思绪。 “要达成什么效果,这点自己心里必须清楚才行。”他默念着,忍不住站起身来,在办公室反复踱步。 不过还是闭着眼,只是这件办公室的布置早就烂熟于心,他甚至能做到抬腿避开杠铃。 如果真有这流水线的流水线,那以后他的学习效果,该是怎样的? 现在大部分人学知识,A就是A,B就是B,先把一个点学通透,然后存在大脑里备用。 后边需要运用的时候再拉出来。 当然,一个问题往往是复杂的,需要ABCD一同出场,所以就要把他们一个个拉出来,寻找他们之间的联系。 李颜现在的思考模式,是拉出A之后,可以直接扯A身上的线,把相关的知识全都扯出来,然后再进行筛选。 但在学习的时候,A还是A本身。 至少在李颜搞明白A是怎么回事之前,他无法联系。 还是跟“速度”这个二级技能是一样的问题,本质上是被动的,是结果反推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