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想必便是那位传说中的帝师赵盘先生了!” “原来是他!难怪能与陛下同乘而至……” “听闻帝师学究天人,深得陛下敬重。若他能来尚学宫授课,我等何其有幸!” 细碎的议论声在学子间流传,投向嬴政的目光充满了好奇与敬畏。 赵凌早已将帝师赵盘的身份公之于众,正是为了给予嬴政一个合理且尊崇的新身份,便于他在咸阳行走。 嬴政对周围的议论恍若未闻,他的注意力已被沿途所见的景象吸引。 经过法家学舍时,里面正激烈辩论着新律的适用条款。 走过墨家区域,可见弟子们正在摆弄新制的守城器械模型。 儒家学舍内,则传来诵读《诗》、《书》的醇和之音…… 百家学说,在此竟能并行不悖,各有专攻。 他眼中闪过一丝极淡的满意神色。 作为结束乱世、统一六国的帝王,他深知思想统一的重要性,但也明白实用之学对于帝国根基的不可或缺。 赵凌此举,看似放任,实则暗含平衡与掌控。 “先生请看……”赵凌在一旁缓声道,“法家弟子习律法以明典章,墨家弟子研器械以利军工,儒家弟子修经典以化民心……” “朕之所求,非是独尊一家,而是使百家之学,皆能为大秦所用。选官之制,亦当以此为基础,考核实学,而非仅凭家世举荐。” 嬴政沉默片刻,方沉声道:“想法不错。然,触动利益,甚于触动灵魂。士族门阀把持荐官之权久矣,汝之行径,无异于虎口夺食。” “正因为是虎口,才更需利器。”赵凌语气平静,脸上笑容平淡,“唯有打破门阀对仕途的垄断,朝廷方能获得真正忠于陛下、忠于大秦的人才,而非只知家族私利的蠹虫。此举虽难,却是我大秦长治久安之基。” 嬴政目光微动,不再多言。 这些道理,他何尝不懂。 昔日他重用李斯等客卿,亦有制衡老秦权贵之意。 只是赵凌做得更为彻底,直接从根源上另起炉灶。 这其中的魄力与风险,他心知肚明。 这段时间的沟通,他已明了赵凌发展教育的深层意图。 摆脱对士族门阀的依赖,建立一套由中央直接掌控的人才选拔体系。这对门阀而言是噩耗,对皇权而言,却是真正的强根固本之道。 有些事,一点即透,无需赘言。 两人信步而行,最后来到位于学宫深处的“皇家学苑”。 此处环境更为清幽,戒备也森严许多,是专门供皇子皇女们进学之所。 第(2/3)页